Redis和MongoDB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

Redis和MongoDB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

项目中用的是MongoDB,但是为什么用其实当时选型的时候也没有太多考虑,只是认为数据量比较大,所以采用MongoDB。

最近又想起为什么用MongoDB,就查阅一下,汇总汇总:

之前也用过redis,当时是用来存储一些热数据,量也不大,但是操作很频繁。现在项目中用的是MongoDB,目前是百万级的数据,将来会有千万级、亿级。

就Redis和MongoDB来说,大家一般称之为Redis缓存、MongoDB数据库。这也是有道有理有根据的,

Redis主要把数据存储在内存中,其“缓存”的性质远大于其“数据存储“的性质,其中数据的增删改查也只是像变量操作一样简单;

MongoDB却是一个“存储数据”的系统,增删改查可以添加很多条件,就像SQL数据库一样灵活,这一点在面试的时候很受用。

Mongodb与Redis应用指标对比

MongoDB和Redis都是NoSQL,采用结构型数据存储。二者在使用场景中,存在一定的区别,这也主要由于
二者在内存映射的处理过程,持久化的处理方法不同。MongoDB建议集群部署,更多的考虑到集群方案,Redis
更偏重于进程顺序写入,虽然支持集群,也仅限于主-从模式。

指标 MongoDB(v2.4.9) Redis(v2.4.17) 比较说明
实现语言  C++ C/C++ -
协议 BSON、自定义二进制 类Telnet -
性能 依赖内存,TPS较高 依赖内存,TPS非常高 Redis优于MongoDB
可操作性 丰富的数据表达、索引;最类似于关系数据库,支持丰富的查询语言 数据丰富,较少的IO MongoDB优于Redis
内存及存储 适合大数据量存储,依赖系统虚拟内存管理,采用镜像文件存储;内存占有率比较高,官方建议独立部署在64位系统(32位有最大2.5G文件限制,64位没有改限制) Redis2.0后增加虚拟内存特性,突破物理内存限制;数据可以设置时效性,类似于memcache 不同的应用角度看,各有优势
可用性 支持master-slave,replicaset(内部采用paxos选举算法,自动故障恢复),auto sharding机制,对客户端屏蔽了故障转移和切分机制 依赖客户端来实现分布式读写;主从复制时,每次从节点重新连接主节点都要依赖整个快照,无增量复制;不支持自动sharding,需要依赖程序设定一致hash机制 MongoDB优于Redis;单点问题上,MongoDB应用简单,相对用户透明,Redis比较复杂,需要客户端主动解决。(MongoDB 一般会使用replica sets和sharding功能结合,replica sets侧重高可用性及高可靠性,而sharding侧重于性能、易扩展)
可靠性 从1.8版本后,采用binlog方式(MySQL同样采用该方式)支持持久化,增加可靠性 依赖快照进行持久化;AOF增强可靠性;增强可靠性的同时,影响访问性能 MongoDB优于Redis
一致性 不支持事物,靠客户端自身保证 支持事物,比较弱,仅能保证事物中的操作按顺序执行 Redis优于MongoDB
数据分析 内置数据分析功能(mapreduce) 不支持 MongoDB优于Redis
应用场景 海量数据的访问效率提升 较小数据量的性能及运算 MongoDB优于Redis
 

Redis和Mongodb应用场景

现在的分布式项目基本都会用到redis和mongodb,可是redis和mongdb到底有什么不同呢,今天我就基于我们公司的项目来具体介绍一下redis和mongodb的各自的应用场景。
首先我们这个项目中有两种应用场景:
场景一:要求TPS(不知道的右转百度)特别高的,比如我们项目有一个点赞的功能,这个点赞的功能促发频率特别高,而且并发量也会特别大,但是它的数据量不会特别大。基于这种情况下,我们采用redis来实现点赞功能。
场景二:项目中涉及评论的内容,而且这个评论表的数据后期会非常大(海量的数据),最后在数据量非常大的情况下还要求比较复杂的查询。基于上述这些情况,我们采用mongodb作为评论表存储数据库。

应用升级:

现在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项目中关于redis和mongodb深入的应用,我们接着上面的应用场景继续往下说。下面我们接着深入上面的这两个场景,例如下面的这两个场景:
场景一:比如我们上面说到的场景一中点赞这个行为,因为我们项目对点赞这个数据的安全性要求特别高,而且取消点赞的过程种会涉及其它关联的操作,而且必须保证是线程是安全的,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redis高可用性,不能轻易的挂掉。这个时候我们就用到了redis中数据持久化和分布式锁的内容了,通过redis数据持久化,我们可以将缓存的数据保存到本地中来。利用redis分布式锁,我们可以控制取消点赞数据安全问题。关于高可用性的话,我们可以采用redis集群来实现,redis集群我们采用rediscluster来实现,这样我们就可以实现点赞这种场景的所有要求了。
场景二:我们接着评论表的内容,刚开始评论表可能数据不是特别大,可是随着时间的增长,评论表的数据会越来越大,但是我们查询的时间要控制在一段的间内,不能太久才搜索到相关的评论。最后也是同样的要求,评论查询的高可用性。基于这种场景我们可以采用mongodb中的分片来实现,通过mongodb的分片机制,我们可以将海量的数据查询分别负载到不同的分片服务器上面,最后将数据查询的数据结果整合到一起。基于这种情况,不管数据量有多大,我们都可以实现快速的查询功能,查询时间约等于(数据量/分片数量)。分片其实本身就是一种高可用性的方案,因为每一个分片都保留着完整的一份数据,每次插入数据的时候,先插入一个主分片中,然后同步复制到所有从分片中,即使一个分片挂了,其余分片也能自动升级为主分片,继续工作。

疑问点:
这边可能会有人要问,既然每片的数据都一样,那查询的时间不肯定也一样吗,怎么可能是(数据量/分片数量),不应该是(数据量*分片数量)时间吗。关于这个疑问的话,大家可能得仔细研究一下mongodb分片的规则了,mongodb分片的同时也会把数据进行分片划分,同样一份数据但是每片查询的区域是不一样的,比如分片一会查询数据的前半截,然后分片二会查询数据的后半截。这样不就可以做到同样的一份数据,但是每一份查询的数据区域都是不一样的。我这边只是简单的说明,想具体研究的话,可以自己百度百度研究研究。

 
原文地址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原文地址:https://www.cnblogs.com/111testing/p/11190823.html